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具体涉及一株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及其在构建禽用减毒疫苗株中的应用。
1、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在全球范围非常广泛流行的食源性病原体,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品传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导致人和动物沙门氏菌病的重要原因,其特点是病死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鼠伤寒沙门氏菌导致的胃肠炎病例超过9380万例,相关死亡病例超过15.5万例,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负担。在中国,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导致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两大优势沙门氏菌血清型之一。控制畜禽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以有效阻断人类食物中毒。目前国内对于畜禽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控制通常采用抗菌药物来减轻其危害,但在选择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方法、剂量与维持时间上比较混乱,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性,滥用或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同时长期反复用药,不仅使饲养成本上升,而且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以及畜产品的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问题,事实证明仅依赖药物控制不是防治的良策。相比之下,采用疫苗免疫,既没有抗生素造成的细菌耐药性与药物残留问题,又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因而更容易被养殖者和消费者接受。
2、弱毒活疫苗因其具有免疫原性强,免疫剂量低,价格低廉而备受科研人员的青睐。对于细菌弱毒活疫苗的制备主要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减毒处理,但目前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普遍较强,通常具有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链霉素等药物抗性,而这些药物抗性往往与常用细菌基因编辑工具所带的抗性标签存在冲突,因而导致相关研究受到限制。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对常见抗菌药物均敏感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可使用常规细菌基因编辑工具进行减毒疫苗株的构建。
3、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是从历年来收集、保存的400余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菌种中,经多年反复筛选验证后获得的一株免疫原性强,遗传稳定性好且对常见抗菌药物均敏感的菌株,可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弱毒疫苗株的构建研究。
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在构建弱毒疫苗株的应用时,可选用含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壮观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或卡那霉素等抗性标签的细菌基因编辑工具构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的突变菌株。
7、优选地,选用red同源重组系统、recet同源重组系统、crispr基因编辑系统、cre-lox重组系统、flp-frt重组系统、自杀性质粒载体和/或转座子载体细菌基因编辑工具。
8、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涉及一种肠炎沙门氏菌弱毒疫苗株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作为亲本株。
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本株的aroa基因缺失或者被突变。
10、本发明提供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对常见抗菌药物均敏感,可使用各种细菌基因编辑工具进行弱毒疫苗株的构建,特别是,通过因编辑工具敲除或突变aroa基因之后,可以显著降低毒力。
1.一株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其特征在于: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24年5月30日;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41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在构建弱毒疫苗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可选用含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壮观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或卡那霉素等抗性标签的细菌基因编辑工具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的突变菌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选用red同源重组系统、recet同源重组系统、crispr基因编辑系统、cre-lox重组系统、flp-frt重组系统、自杀性质粒载体和/或转座子载体细菌基因编辑工具。
5.一种鼠伤寒沙门氏菌弱毒疫苗株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作为亲本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本株的aroa基因缺失或者被突变。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及其应用,该菌株已进行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24年5月30日;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41100。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用于构建禽用弱毒疫苗株的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T0602对目前常见抗菌药物均敏感,且遗传稳定性好,适合于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减毒活疫苗株。
技术研发人员:龚建森,张萍,盛中伟,沈海玉,俞燕,许明,李婷婷,姜逸,盛瑜,窦新红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CRISPR-Cas系统 2.基因编辑 3.基因修复 4.天然产物合成 5.单分子技术开发与应用
1.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环境纳米材料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染物的催化氧化 3.低温等离子体 4.吸脱附等控制技术
1.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技术 2.微孔及过滤材料 3.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